聖公會柴灣聖米迦勒小學S.K.H. CHAI WAN ST. MICHAEL'S PRI SCH位於香港柴灣柴灣道380號,於1919年創校,資助全日男女學校,校訓是「非以役人,乃役於人」,該校已成立法團校董會,校監/學校管理委員會主席是鄭卓生博士,現任校長是梁國強先生。本學年共開24班,全科考試共3次數。
提供基督化全人均衡教育,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自學能力,良好的人際關係及責任感,啟發學生創意思維,發揮個人潛能。
本校學生的可塑性高,聽話受教,秩序良好,校風淳樸,校園內宗教、關愛氣氛濃厚。校長、老師關心學生;學生尊敬老師,師生關係融洽。學生互相接納、包容、相處和諧。
一條龍中學 | - |
---|---|
直屬中學 | - |
聯繫中學 | - |
教學語言 | 中文(包括:普通話) |
校車服務 | 校車 |
家長教師會 | 有 |
舊生會/校友會 | 有 |
課室數目 | 24 |
---|---|
禮堂數目 | 1 |
操場數目 | 4 |
圖書館數目 | 1 |
特別室 | 音樂室、電腦室、醫療室、校園電視台、學生活動室、英語活動室、常識室、視藝室、飯堂等。 |
支援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生的設施 | 暢通易達升降機及暢通易達洗手間。 |
其他 | - |
田徑、游泳、足球、籃球、羽毛球、乒乓球、排球、劍擊、朗誦、合唱團、管弦樂、基督女少年軍、童軍、小女童軍、環保大使、英語大使、英語烹飪、奧數、話劇、舞蹈、科普活動、花式跳繩、電腦編程等。
全年全科測驗次數 | 0 |
---|---|
全年全科考試次數 | 3 |
多元學習評估 | 學習評估: 透過課堂觀察、專題研習、實驗、網上練習、學生討論和匯報,評估學生表現,提升學與教的效能。 |
分班安排 | 依總成績及英文、數學科成績分班。 |
每週上學日數 | 5 |
---|---|
每日一般上課節數 | 8 |
每節一般時間 | 35 |
一般上學時間 | 上午 7:50 |
一般放學時間 | 下午 3:05 |
午膳時間 | 12:40 - 13:40 |
午膳安排 | 由指定供應商提供及由家長安排。 |
健康校園生活 | 學校體育推廣計劃、Sport ACT獎勵計劃、學校健康飲食政策、「校園至『營』特工」計劃、各項體育活動。 |
備註 | 除學科外,尚有早讀、週會、生活教育、聯課活動、圖書課等。早上有集體早操。午膳時,圖書館及電腦室開放給學生使用。 |
年份 | 2016/2017 | 2017/2018 | 2018/2019 | 2019/2020 |
---|---|---|---|---|
核准編制人數 | 43.0 | 43.0 | 47.0 | 47.0 |
全校教師總人數 | 43 | 43 | 47 | 47 |
教育文憑 | 100% | 100% | 100% | 100% |
學士 | 100% | 100% | 100% | 100% |
碩士、博士或以上 | 44% | 42% | 34% | 34% |
特殊教育培訓 | 40% | 38% | 37% | 37% |
年份 | 2016/2017 | 2017/2018 | 2018/2019 | 2019/2020 |
---|---|---|---|---|
0-4年 | 5% | 7% | 15% | 17% |
5-9年 | 12% | 9% | 9% | 13% |
10年或以上 | 83% | 84% | 76% | 70% |
年份 | 2016/2017 | 2017/2018 | 2018/2019 | 2019/2020 |
---|---|---|---|---|
小一班數 | 4 | 4 | 4 | 4 |
小二班數 | 4 | 4 | 4 | 4 |
小三班數 | 4 | 4 | 4 | 4 |
小四班數 | 4 | 4 | 4 | 4 |
小五班數 | 4 | 4 | 4 | 4 |
小六班數 | 4 | 4 | 4 | 4 |
總數 | 24 | 24 | 24 | 24 |
學校重點關注事項 | 三主體教育理念:即學生在教師及家長的扶持培育下愉快地學習。 |
---|---|
學校管理架構 | 聖公宗(香港)小學 監理委員會有限公司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1. 透過課前預習和延伸學習,培養學生自學策略及能力。運用多元化教學模式和資優策略,促進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提升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 2. 透過跨科專題研習、探究學習、服務學習和境外學習,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 |
關鍵項目的發展 | 1. 閱讀計劃:舉辦閱讀獎勵計劃、設有早讀及共讀時間、故事姨姨、英語大使、語文科以圖書教授閱讀策略。 2. 專題研習:以常識科為核心進行專題研習。 3. 資訊科技:推行以平板電腦輔助教學。 4. 德育及公民教育:透過成長課、週會及學科滲入有關元素。 5. 在課程內滲入STEM元素。 |
共通能力的培養 | 透過課程、活動、專題研習及服務學習,培養學生共通能力。 |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 四至六年級設有英文及數學輔導班。在課程、學習活動、課業及試卷均有調適。設「拔尖保底」班。 |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 課程設有增潤部分,以提升成績較佳學生的能力。課程按學生能力作適當調適,並設計分層工作紙以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 |
學費減免 | |
家校合作 | 家長會、校訊、學校網頁、學校內聯網及家教會網頁,另家長義工參與學校事務,了解學校的運作。家教會定期舉行活動,家長積極投入,熱心參與。 |
學校發展計劃 | 1. 推動正向教育,營造快樂校園。 2. 引發學生對問題的探究及知識的追求,促進自主學習。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教師的分享交流、評估回饋學與教、自主學習、資優教育工作坊、電子教學、專科教學培訓、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學生支援講座和工作坊。 |
環保政策 | 在校園種植花木及舉辦綠化活動,向學生推廣綠色文化。 |
其他 | 聖公宗傑出學生獎學金、校董會獎學金、溫靄嬋女士獎學金、東區學校模範生獎、東區學校進步生獎、家長教師會獎學金、傑出服務獎學金、校友會獎學金、科目獎、學校朗誦節、學校音樂節、港島東區小學校際田徑比賽、港島東區小學校際游泳比賽、「同根同心」香港初中及高小學生內地交流計劃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