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公會聖彼得小學S.K.H. ST. PETER'S PRIMARY SCHOOL位於香港山道70及88號,於1884年創校,資助全日男女學校,校訓是「非以役人,乃役於人」,該校已成立法團校董會,校監/學校管理委員會主席是陳婉玲女士,現任校長是黎可欣女士。本學年共開36班,全年全科測驗共2次數,全科考試共2次數。
本著基督「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的精神。我們重視「德、智、體、群、美 、靈」六育的均衡發展,使學生在知識增長,品德培養和信仰認識方面都得到適當的栽培,以貫徹「全人教育」的理想。
學校對學生的品德行為和學業有嚴格的要求。學校校風淳樸,學生成績優良、敦品有禮、守規受教、積極學習、樂於參與服務、喜愛參加體藝活動。家長對學校有良好的評價。
一條龍中學 | - |
---|---|
直屬中學 | - |
聯繫中學 | - |
教學語言 | 中文 |
校車服務 | 校車; 保姆車 |
家長教師會 | 有 |
舊生會/校友會 | 有 |
課室數目 | 36 |
---|---|
禮堂數目 | 2 |
操場數目 | 3 |
圖書館數目 | 2 |
特別室 | 音樂室、電腦室、視藝室、多媒體學習室、英語室、學生活動中心、校園電視台。 |
支援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生的設施 | - |
其他 | - |
中英文拔尖課程、辯論、英語及普通話話劇、集誦隊、奧數、藝術學會、STEM研習組及機械人、普通話水平測試、馬戲、校園記者、中樂團、西樂團、各項中西樂器班、各項球類、中國舞、芭蕾舞、游泳、跆拳道、象棋、公益少年團、團契。
全年全科測驗次數 | 2 |
---|---|
全年全科考試次數 | 2 |
多元學習評估 | 除總結性評估外,亦重視進展性評估,並運用評估促進學習。除紙筆評估外,亦設專題研習、口試、聆聽、技能評估等多元評估模式,並引入學生、同儕及家長多方參與的評估。 |
分班安排 | 平均能力編班。 |
每週上學日數 | 5 |
---|---|
每日一般上課節數 | 9 |
每節一般時間 | 35 |
一般上學時間 | 上午 7:55 |
一般放學時間 | 下午 3:05 |
午膳時間 | 12:45 - 13:35 |
午膳安排 | 由指定供應商提供及由家長安排。 |
健康校園生活 | 本校以基督的愛心和正向心理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師生間多欣賞、多祝福,使學生喜愛學習和分享,為孩子塑造健康的身、心、靈。 |
備註 | 放學時間: 星期一至四~下午3:05 星期五~下午1:30 |
年份 | 2016/2017 | 2017/2018 | 2018/2019 | 2019/2020 |
---|---|---|---|---|
核准編制人數 | 62.0 | 62.0 | 66.0 | 66.0 |
全校教師總人數 | 68 | 67 | 70 | 71 |
教育文憑 | 96% | 97% | 97% | 94% |
學士 | 96% | 95% | 96% | 96% |
碩士、博士或以上 | 38% | 42% | 43% | 42% |
特殊教育培訓 | 36% | 36% | 36% | 36% |
年份 | 2016/2017 | 2017/2018 | 2018/2019 | 2019/2020 |
---|---|---|---|---|
0-4年 | 9% | 6% | 10% | 13% |
5-9年 | 15% | 15% | 14% | 13% |
10年或以上 | 76% | 79% | 76% | 74% |
年份 | 2016/2017 | 2017/2018 | 2018/2019 | 2019/2020 |
---|---|---|---|---|
小一班數 | 6 | 6 | 6 | 6 |
小二班數 | 6 | 6 | 6 | 6 |
小三班數 | 6 | 6 | 6 | 6 |
小四班數 | 6 | 6 | 6 | 6 |
小五班數 | 6 | 6 | 6 | 6 |
小六班數 | 6 | 6 | 6 | 6 |
總數 | 36 | 36 | 36 | 36 |
學校重點關注事項 | 1. 彼此同行、互相效力,活出喜樂人生。 2. 推動自主學習及深度學習,令學習具挑戰、有趣及有效。 |
---|---|
學校管理架構 | 聖公宗(香港)小學 監理委員會有限公司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透過多元、互動的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和引發學生的高階思維,亦透過專題研習、翻轉教室、網上學習等,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並為學生提供多元的學習活動,如:科探小組、服務學習、境外交流、跨學科專題研習等,以擴闊學生的學習空間,讓學生得到寬廣而均衡的學習經歷。 |
關鍵項目的發展 | 1. 閱讀:藉午讀、獎勵計劃、必讀書推介、閱讀名著圖書、讀書會等強化學生的閱讀能力及興趣,並推展跨學科閱讀和延伸閱讀,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 2. 德育與公民教育:推展基督教全人教育,又將學習扣連生活,加強學生對社會和世界的認識。 3. 專題研習:各級循序漸進,訓練不同的研習技能;又於三至六年級以STEM題材為研習主題,為學生創設應用科學科技的機會。 4. 資訊科技學習:課堂引入平板電腦電子教學,並於一至六年級加入編程教學,提升學生創意及解難能力。學生更可進行網上閱讀、探究學習及網上自學。 |
共通能力的培養 | 課程、教學及課業設計均以培養學生的解難、明辨性思維、自主學習、溝通協作及創意能力為目標。 |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 為照顧學生的多樣性,設學習能力提升班及學科輔導教學照顧成績稍遜學生;並有校本教育心理學家、言語治療師及學生輔導主任支援學生的個別學習需要及為家長提供培訓和工作坊。另外,亦設計抽離式及全班式的校本資優教育課程。設多項專項培訓,培育不同才能的學生及讓學生發展多元潛能。 |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 中文科設古典詩文課程,又以中國名著為主幹,配合寫作活動,提高學生對文學的欣賞及創意思維的能力。英文科透過閱讀高質素文章,同時創造合適語境,例如英語周、英劇薈萃等,提升學生英語能力。數學科設初小校本課程,建立清晰數學概念及提升解難能力。常識科加入STEM元素及通識教育,提升學生對時事的認知和分析能力。 |
學費減免 | |
家校合作 | 家長教師會為學生及家長舉辦多元化活動,如親子旅行、新春團拜及聖誕聯歡會。家長亦積極參與服務,支援學校發展各項事工,如擔任故事爸媽、運動會家長義工等。 |
學校發展計劃 | 1. 彼此同行、互相效力,活出喜樂人生。 2. 推動自主學習及深度學習,令學習具挑戰、有趣及有效。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引入校外資源,配合學校的發展安排教師專業發展及培訓,建構學習型的組織。 |
環保政策 | 重視環保教育,設環保大使及能源大使,又舉辦多項活動,讓學生學習環境保護。 |
其他 | 本校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優良的傳統,培養出無數的人才。學校校風淳樸,師生關係融洽;重視學生品格、學養,致力培養學生建立積極人生觀,追求卓越,學習關愛他人。 |